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学术活动 > 正文

“博学”学术讲座第131期 互动仪式链理论与扎根理论视域下的媒介行为研究

审核:李艳 时间:2025-04-15 浏览量:

2025年4月3日下午,太阳成集团tyc33455研究生“博学”学术讲座在学院434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此次博学论坛由2022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冀立璠、谭文星和乔丽娜三位同学主讲,分享的主要内容分别为“探析抖音景点‘打卡’的网红化传播路径”、“互动仪式链视域下网络热梗的产生与传播—基于‘Z世代’的分析”以及“自然灾害危机情境中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回避行为研究”。研究生指导教师杜波教授及相关同学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

冀立璠分享的主题为“探析抖音景点“打卡”的网红化传播路径”,她以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研究视角,从抖音平台所提供的地点选择、社群联结、平台参与和用户日常实践四个方面分析抖音景点“打卡”短视频的网红化传播路径,探寻“打卡”背后的新媒介传播实践。她认为,当前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短视频成为传播新载体。在抖音平台,众多城市景点被塑造成媒介地点火爆出圈,成为网络热门打卡地,吸引用户参与到媒介叙事中,来到实地打卡。网红打卡文化成为大众媒介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旅游行为和城市认知。冀立璠通过互动仪式链理论,为新媒介传播实践提供了研究新视角,为城市传播和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网红打卡现象。

谭文星分享的主题为“互动仪式链视域下网络热梗的产生与传播——基于“Z世代”的分析”。谭文星认为,网络热梗作为“Z世代”青年互动与表达的产物,不仅体现了“Z世代”青年的创造力与幽默感,更成为他们共享文化趣味、维系群体认同的重要符号。由此,她基于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深入探讨了“Z世代”青年如何通过创作、分享和讨论网络热梗,在互动中因共同的关注焦点与相同的情感状态形成独特的圈层文化和认同,同时也因玩梗带来的正向反馈进一步促进了网络热梗再创造与再传播,形成了一个紧密的互动仪式链。最后,谭文星探讨了网络热梗流行背后存在的问题,并倡导大家在享受网络热梗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内在的成长和深度挖掘。

乔丽娜分享的主题为“自然灾害危机情境中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回避行为研究”,主要探讨在自然灾害危机情境之中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回避行为有何表现,具体由什么原因导致,进而产生何种影响。乔丽娜重点介绍了研究设计的环节,以扎根理论为核心搭建自然灾害危机情境中用户回避行为的理论解释模型,多元结合问卷调查对理论解释模型做有效性论证。最后从个人维度和社会维度提出了优化信息回避行为的建议。

三位同学分享结束后,在场同学就相关话题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指导教师杜波对本次“博学”论坛进行细致地点评和总结,不仅肯定了三位同学的研究成果,还对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未来学术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鼓励同学们继续深入发掘和探索学术热点,积极开展学术思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