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下午,太阳成集团tyc33455研究生“博学”学术讲座第125期在学院434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此次博学讲座由2022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魏金鑫、江玉、韩新越和楚龙欢主讲,分享的主题为“短视频在文化传播与社会互动中的创新与影响”,研究生导师武小菲及相关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魏金鑫详细介绍了聊天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她指出,在短视频领域,聊天机器人的应用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一方面,聊天机器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视频推荐服务,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观看记录、兴趣爱好等数据,精准推送符合用户口味的短视频内容;另一方面,聊天机器人在短视频内容创作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协助创作者进行视频剧本的编写、素材的搜集与整理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她提到聊天机器人的应用带来了一些社会影响和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最后,魏金鑫强调未来要更加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拥抱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江玉认为短视频不仅打破了传播壁垒,还凭借场景化表达和情境化共情,成为重塑乡村图景的关键力量。基于情境理论,她对乡村公益短视频进行深入剖析,讲述了通过拟真的“前台”展演、具身“在场”体验,以及“后台”前移完整性追求等路径,构建了仪式化的传播场景。同时,她分析了在乡村公益短视频蓬勃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的如内容趋同化、偏离公益初衷以及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并基于问题提出拓宽参与主体,根植乡土特质,广域精准推送等提升策略。以期提升乡村公益短视频的传播效能,为在数字化传播时代讲好乡村故事提供有力借鉴。

韩新越以“‘洋网红’短视频出海在互动仪式链框架下呈现出独特的传播效果”为分享主题,她介绍了互动仪式链的四个要素,即两个及以上共同关注对象共处 “空间”、群体设限、共同感兴趣话题、相似情感体验。她指出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短视频的沉浸化体验与竖屏播放形式克服时空障碍,评论区互动传递情感,巩固群体互动。算法推荐在平台上设定了文化圈层边界,TikTok以大数据推送,使创作者与粉丝形成文化共同体, 视频评论区用户对其品质的相似评价体现了圈层效应。她谈到在共同关注焦点上,“洋网红” 成为焦点,一是因其重视粉丝感受,“洋网红”添加英文字幕增强互动;二是其特殊身份契合海外受众认知心理,以他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引发情感能量积累,其视频的叙事风格也助力海外受众跨越文化障碍。

楚龙欢探讨了在短视频平台兴起背景下,文旅局长通过具身传播方式对城市形象进行建构与传播的现象。她以“在场”可供性为理论视角,阐述了文旅局长参与构建城市形象传播的技术支撑、社会资本和战略性等逻辑基础,指出文旅局长具身传播能够搭建场景、创造沟通和促进多主体互动,从而有效构建城市形象。但文旅局长短视频也存在身体表演异化和后端品控不足等隐忧,需要以文化为根基、以服务为加持,以展现更加多元、独特的城市形象。

分享结束后,指导教师武小菲对四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细致点评,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参与此次论坛的各专业同学也基于论坛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并分享感悟。